Bambu Suite 采用了行业领先的自动摆盘算法,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一键摆盘,将图案精准放置在材料的合适位置,便于后续加工。该算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广泛兼容的材料形状:支持在任意形状的材料上进行摆盘,包括带有孔洞的复杂材料;
多边形材料的灵活处理:能够高效处理任意多边形材料(包括凹多边形)的摆盘需求;
多连通域对象支持:可对多连通域对象进行智能摆盘,适应复杂图案的加工场景。
激光切割和模切工艺均属于典型的减材制造技术,其核心加工方式是从材料中切割出一块或多块特定形状的图案,随后通过拼接完成最终成品。例如,下图展示了一个拼接小飞机的案例:左侧是需要进行平面切割加工的图案,右侧为拼接完成的效果 (model from JoeSnuffie)。
在使用完整材料进行加工时,通常无需特别调整图案的摆放位置即可直接开始加工。然而,当使用已被部分切割过的残缺材料时,由于材料形状变得不规则,可能无法直接摆放完整的图案。此时,需要将图案拆分为多个对象,并将它们分别摆放到材料上未被切割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边角料材料无法容纳整体图案,因此需要重新调整图案的摆放位置,以充分利用剩余材料。
Bambu Suite 提供了两种核心自动摆盘模式:单盘自动摆盘和全局自动摆盘。此外,针对不同的材料和对象特性,还支持非完整材料摆盘和多连通域对象摆盘功能。以下是对各功能的详细介绍:
单盘摆盘功能针对当前盘上的对象进行自动摆盘,操作步骤如下:
获取加工平面背景图:点击“准备制作” -> “拍照”,系统将拍摄并生成当前加工平面的背景图。
自动摆盘:点击上方的“自动摆盘”按钮,软件会自动识别材料的轮廓和孔洞,并将每个图案对象精准摆放到未被切割过的可用区域,避开无法使用的部分。这一功能不仅充分利用边角料,还无需手动调整图案位置,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
注意事项:
对于已绑定的对象,由于它们的相对位置已固定,系统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摆盘。
若需要最大化利用材料并将每个对象单独摆放到可加工区域,建议先解除绑定。
全局摆盘功能适用于当前材料组中的所有对象。在盘的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动摆盘”选项,系统将对所有对象执行全局自动摆盘。如果同一材料组中包含多盘,部分对象可能会被重新分配至同一盘中,以优化空间利用率。
自动摆盘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在非完整材料上摆盘,尤其适用于在部分已使用的材料或未加工的边角料上进行进一步加工。无论是材料的一部分已被切割使用,还是盘上同时摆放几块不规则的边角料,系统都能智能识别可用区域,并将图案对象精准摆放到这些区域中,最大化利用材料资源。如果没有获取加工平面背景图,系统仍会默认使用完整的加工区域(即白色矩形内部区域)作为摆盘平面。
当多个对象被绑定为一个整体时,它们将作为一个组合参与摆盘。然而,传统摆盘算法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对象之间的空隙,导致空间浪费。Bambu Suite 的全新摆盘算法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保持绑定对象内部成员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的同时,智能利用它们之间的空隙,将其他对象精准摆入,确保每一寸空间都得到高效利用,这样显著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在偏好设置中,您可以对自动摆盘的相关参数进行自定义配置,具体包括以下选项:
排列间距:用于设置自动摆盘时对象之间的最小距离,默认值为 2mm。调整此参数可优化图案在材料上的布局密度。
参与摆盘的最小面积:设定材料上可参与摆盘的最小区域面积。若某块区域的面积小于此阈值,系统将自动忽略该区域,不参与摆盘。
允许旋转:启用后,系统将在自动摆盘过程中尝试旋转对象,以寻找最佳摆放位置。具体而言,系统会尝试对象的初始角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 {0°, 45°, 90°, 135°} 的旋转角度。需要注意的是,尝试的角度值属于算法内部逻辑,我们可能会根据算法优化需求随时调整,以进一步提升摆盘性能。
通过这些参数设置,您可以灵活调整自动摆盘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加工需求。
尽管某些对象在人眼判断下明显可以摆放,但算法可能无法自动完成摆盘。目前已知的常见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材料边缘识别不准确:当系统识别的材料轮廓偏小时,可能导致边缘区域无法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一些摆放位置较为极限的对象无法成功摆下。
轮廓复杂度较高:如果材料或对象的轮廓过于复杂,可能会显著增加摆盘算法的计算时间(摆盘进度条会卡住),甚至让人误以为摆盘失败。实际上,算法仍在运行,最终仍有可能成功摆下。
我们希望本指南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本指南并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在线技术支持(服务时间 9:00-21:00),我们随时准备为您解答疑问并提供帮助。
如果您对本篇 Wiki 有任何建议或反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