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模型表面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横向纹路,我们通常称之为“层纹",打印层纹常见于以下情况:
本文将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层纹成因,并提供对应的改善方案。
在盒子类模型的大底面与薄壁交界处,或小船模型的腰部区域,外壁表面可能出现异常的环形凸起纹路,这类现象我们通常统称为变截面类层纹。
案例分析(盒子类):
![]() |
![]() |
改善尝试:修改模型,通过在模型内部添加圆角或者斜角(使架桥层不与外墙粘接),打印后外表面相比之前明显光滑,证实架桥层收缩应力是主要成因。
原始模型切片:桥接与内墙有明显接触;
实际打印效果对比:
![]() 改善前打印的外墙有明显的收缩 |
![]() 改善后外墙没有明显的收缩 |
案例分析(小船腰线):
切片分析:纹路在低流速的桥和顶面后一层打印的墙出现凸起,确定是冷却收缩作为主要原因,桥接部分收缩问题导致的上一层打印外墙凸起。
![]() |
![]() |
改善尝试:
根据上面的案例分析,对于这类变截面层纹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来改善:
模型修改(推荐优先尝试):
使用建模软件在内部添加圆角,避免切片后桥接层与外壁粘接(参见上述的盒子模型示例)。
工艺调整:
- 在耗材丝设置中,降低悬垂部分的风扇速度(减弱桥接层冷却应力);
修改稀疏填充图案为螺旋体/同心填充,并减少填充与外墙的重叠率(如从15%调整为-10%)
注意事项:
变截面类层纹受温度、风扇、模型几何等多因素影响,上述方法可显著改善但可能无法完全消除。建议根据实际打印效果组合调整参数。
当模型底部与打印板粘接不牢固时,打印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翘起现象,进而在模型表面形成凸起纹路。其原理是:模型翘起后,与喷嘴的距离缩短,挤出的材料因间距减小而向外侧溢出,最终在对应层形成连续的凸起纹路。
清洁打印板:彻底清洁打印板表面,确保无油污残留,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纹理 PEI 板清理指南
温度控制:
模型不同位置存在明显的层时间差异,且模型最外部的走线存在不少外墙—桥接—外墙的过渡,所以也会有明显的速度(流量)变化,这类模型打印出来通常表面有明显的层纹。
![]() |
![]() |
通过打印出来的模型表面可以看到,对应层有明显的纹路:
改善后的打印模型表面如下所示,可以看出层纹已经得到较明显的缓解:
当模型表面出现无规律层纹,且不符合前述所有分类情况(无明显层时间变化或速度/流量变化)时,需考虑以下三种可能性:
层纹问题是 3D 打印中常见的质量缺陷,通常由喷嘴组件松动或安装不当引起。以下针对不同系列打印机(A1 系列、H2D 及 X/P 系列)提供详细的排查步骤,以帮助您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喷嘴松动是 H2D 和 A1 系列打印机层纹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为具体排查步骤:
检查喷嘴卡扣安装
![]() 热端夹扣未正确扣紧示例 |
![]() 热端夹扣正确扣紧示例 |
检查卡扣是否变形
观察卡扣是否有变形、裂纹或磨损现象。变形卡扣可能无法固定喷嘴组件。
检查喷嘴组件磁铁
确认喷嘴组件上的磁铁是否完整且牢固。磁铁脱落会导致喷嘴组件无法紧密贴合打印头。
检查喷嘴组件稳定性
对于 X/P 系列打印机,热端松动问题通常与喷嘴固定螺丝的松动有关。
检查螺丝紧固情况
使用 H2.0 螺丝刀检查喷嘴组件上的固定螺丝是否完全锁紧。
模型启用了可变层高,层纹分布与切片中的层高变化完全对应(如下图所示),层间高度差异显著导致表面不平整。
![]() |
![]() |
建议您在Bambu Studio设置可变层高的时候,点击平滑模式确保不同层高之间平缓过渡。关于可变层高功能具体可以参考wiki:可变层高
层纹无规律分布且伴随挤出不均(如局部过厚/过薄)
可能伴随挤出机过载或者空打
![]() 正常耗材打印 |
![]() 异常耗材打印 |
注意事项
若上述方法无效,建议进行硬件检查和清洁(如惰轮清洁、Z轴丝杠清洁和挤出齿轮检查);复杂模型建议优先使用固定层高打印以降低变量。
我们希望本指南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客户服务团队,我们随时为您解答疑问并提供帮助!
点击此处进入 Bambu AI;点击此处提交服务工单。